美国留学:亲历者分享哥大MPA公共管理申请经验
2017-10-16 1109人浏览
据了解,美国是最受中国学生青睐的留学目的地,每年都会有大批学生去美国留学深造。美国是热门的高等教育移民国家,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非常高,居于世界前列。优质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数量众多的顶尖大学都是其最大的吸引力,不得不说美国高等院校相比中国,教育资源要有明显优势,突出表现为规模大、结构清楚、重视课程学习、强调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经费来源渠道广,拥有更充足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财政支援。同时强调多元化,拥有相对宽松和综合考量的入学要求及学位要求,对申请者的背景要求也更加灵活,怎么样够诱惑吧!下面就给大家整理了美国留学信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申请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从决定要出国读研开始就要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我想要什么?留学生活可能看起来非常光鲜亮丽,但是归根结底出国留学的目的是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好的平台。那么,我到底想要通过这个平台学习到什么?获取到什么?亦或是把这个平台作为一个跳板,去到一个什么更高的平台?这个问题的答案会直接影响到你选择留学的国家、专业、学校和具体项目。
很多学弟学妹在问我申请经验的时候,都会问我为什么选择去读MPA,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MSF项目。我在大学的前三年一直都处在探索中,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向。大二去哈佛交换期间应该是我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最为迷茫的时候,所以我决定在那一学期完全凭借个人兴趣来选课,想让我的直觉告诉我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最后结果是我同时选择了两门政策相关的课程,一门金融政策、一门外交政策,在这两门课上学到和感悟到的一些事情后来都被我写进了motivation essay里面。
关于MPP/MPA项目,我在这里给大家扫下盲。
MPP (Master of Public Policy)和MPA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两个专业其实可以归为一个,比较官方的定义是:通过经济学与政治学的方法分析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旨在培养政策相关的领导者和制定者。两个专业细微的差别在于侧重点的不同,MPP更偏向政策学术研究,MPA则更注重政策制定和实践。
基本上每个MPP/MPA项目中都会有不同的concentrations/tracks,在申请时要进行选择,一般会有经济金融、能源环境、国际关系、城市规划等不同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所上的课程不尽相同。哥大MPA的细分方向尤其多,除了6个不同的concentrations之外,在申请的时候还要从7个specializations中选择一个作为minor。我被录取的concentration是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Economic Policy,specialization是Advanced Policy and Economic Analysis。
不同于大家的普遍理解,MPA项目其实很注重申请人的数理背景。哈佛和哥大就明确要求申请人上传一份quantitative resume,上面要详细列出申请人所有上过的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课的名称和内容,作为参考指标之一。
关于课程设置,拿我的concentration和specialization为例,第一学年会以公共课程为主,主要涉及政策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等课程。第二学年则以细分专业方向课程为主,经济金融方向涉及经济及金融市场发展、金融政策和一些数学课程。由于MPA是一个职业导向学位,课程设置中对实际应用能力比较注重,学年末会专门开设Capstone课程,类似于要求学生组成咨询小组实际参与一些政策相关的项目。
现在再来说说比较technical的东西。
首先是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标化分数要拿到多少才够。这个问题被问了无数次,我自己在申请的时候也曾经掉进过于追求高分的泥沼。标化分数是和各种参考指标,例如实习、经历、文书等等结合在一起看的,而且不同项目对分数的侧重也会有所不同。拿MPP/MPA项目来说,标化分数上对托福的要求普遍要比对GRE的要求高一些。比如哈佛要求托福总分100+,其中口语小分25+;哥大和芝大在项目官网上对托福的要求就是总分105+,其中口语小分25+。但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严格的分数线要求。我个人认为一个比较靠谱的办法是,去网上搜集一些自己想申的项目往届录取的中国学生的分数及背景经历,权衡一下各方面参考因素大概需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条件。如果发现自己有一些没办法改变的硬伤,例如某些项目里武大不是target school、GPA已经没办法继续提高等,就应该去试图提升还有提高空间和时间的实习或是GT,以达到整体的一个平衡。
其次是实习。前面我有提到,MPA是一个职业导向学位,所以项目录取的大多是有几年工作经历的在职人员,许多商学院的项目也存在同样的录取偏好,所以换一句话来说,应届毕业生在申请的时候处于劣势。因此在申请的时候,实习就成了弥补缺乏正式工作经历这一硬伤的唯一途径。MPA项目偏向公共领域,即public sector,但许多学校项目官网上都提到在private sector的实习或工作经历他们一样看重。我有过两段券商投行部的实习,也就是所谓private sector,大四期间又先后在两个public sector的部门实习过,并且在申请后期拿到了美国国会实习的offer,一定程度上让我对这两个部门的不同工作性质也有了了解,在写文书的时候也能有更多心得体会。
MPA/MPP项目有一个特点,文书要求多。我碰到的基本每个学校essay的题目都不一样,所以改个学校或项目名称就能无限使用的文书在我这儿是行不通的。例如哥大的文书题目是:谈谈你知道的金融方面某个具体政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哈佛的题目则是:Share with us your plans to create positive change through your leadership and service。乍一看觉得很多题目因为太过具体无从下手,但是后来发现很多题目都会涉及到leadership、motivation、plan,所以我当时采取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大概申请季开始前半年,我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经历背景。思路很简单,就是把自己从大一开始参加过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段实习、每一个科研项目全部罗列出来,然后标注这些经历的主要涉及方向,最后用一个完整的思路将这些经历全部串成一条线,从motivation到experience再到achievements,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整理进去的许多以为并没有什么作用的细小经历,都成为了后来文书中的重头戏。
最后想说一下video essay。部分MPP/MPA项目会设置video essay来代替in person interview,但是很多学校的项目申请中,托福分数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可以waive掉这一项。比如Harvard允许托福105+、UChicago允许托福106+且口语小分25+的学生waive掉video essay。Duke和NYU是要求申请人根据所给题目录制好一分钟的内容然后上传到YouTube,这种video essay比较简单,因为可以反复录制并且提前背好稿子,需要注意的是谈吐的manner。稍微tricky一点的是Columbia的现场视频,会随机给出一个问题并要求在1分钟内作答。这种情况下可以提前去各种论坛里面找到一些面试机经,自己先演练一些题目。当然也不必特别担心,就当是在做托福口语题,自信大方地把一分钟的内容说满就好。说到底video essay和interview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申请人具不具备一个优秀职场人需要的表达能力、自信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对于international student来说还会看你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否过关。
申请出国是一场持久战。
虽然现在打着“一周搞定GRE”、“一个月申上名校”的经验帖越来越多,也不排除有些人自身有先天优势或是运气好,但身边多数最后拿到好的申请结果的朋友,都是从大一大二开始就一直悉心规划、相互鼓励帮助、一步步走到现在的,所以长时间的积累真的很重要。同时,自律和耐力在申请中也必不可少。不管多牛逼的人,总会碰到瓶颈期,也总会有一段时间想要放弃,但这都是必经之路。感觉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多跟身边一起申请的同学交流,他们是你的战友,是你的同道中人,也是你未来一辈子的财富。
以上便是美国留学与移民服务中心的相关内容,是不是又涨见识了呢?关注美国留学与移民服务中心可以了解更多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