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美文化困境的5个小故事,总有一个能够给你启发!
2019-08-29 463人浏览
又到了每年准备离境的时候了,经过了紧张的备考,复杂的申请,同学们终于要翻开崭新的人生篇章了,而除了提醒大家行李需要备些什么,重要材料准备什么,我觉得做好心理准备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美国和我们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的差异,刚去的同学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采访了五位在美国学习或者工作的同学,他们分别代表各个阶段去美国的同学,就文化差异的问题给大家进行分享,希望同学们都能有所收获,提前做好准备。
01
热情的美国文化和积极的中国男孩
2015的秋天,Leathan同学离开了生活了十多年的深圳前往宾州的一所走读高中就读。他和他住家的故事可以算作每一个需要经历寄宿家庭的低龄学生的范本。
刚去美国,Leathan就立马感觉到了美国住家家长和自己父母非常大的差异,住家爸妈会毫不掩饰甚至有些夸张的表达对他的喜欢或者感激,非常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面对这样热情的住家,Leathan也尽可能的积极的反馈。他不仅在表达上积极的展现自己的感激之情,甚至会比任何小孩做的都好,除了完成自己房间卫生的打扫(完成自己部分的家务对于美国小孩是必须的)他还主动积极的帮助整个家里的卫生打扫,帮住家遛狗,修剪草坪,甚至是帮住家的亲戚搬家,和帮邻居铲雪、扫落叶……Leathan对于家庭和责任以及对社区的奉献被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住家爸妈早已经把他当成了家庭的一份子,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活动或者去哪个亲戚家都一定会带上他,热情的把他介绍给每一个人,当他高中毕业要离开住家的时候,住家爸妈也不舍的告诉他,“请记得这里就是你美国的家,我们永远都给你留了房间,欢迎你随时回家!”
Leathan的这种积极的态度也帮助他在学校获得非常好的人缘。高中的时候,他被选为了学校大使,代表学校形象,给所有参观学校的新生和家长答疑解惑,因为老师们都特别喜欢他,所以他也一直在老师办公室充当助理的角色,力所能及的帮助所有人。他的这种和老师相处的模式,让他去了大学后也非常受益。Leathan告诉我,他进入大学的时候发现指导选课的advisor并没有自己预期的那样热情,因为他想转建筑系,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和advisor讨论,但是advisor都是需要提前预约面谈时间,每两周约一次,而发给advisor的邮件也总是很晚才回复或者干脆石沉大海。于是Leathan学着像高中时那样,三天两头的往办公室跑,他给自己定下一个小计划,就是希望能认识所有的老师!在那里,他和负责学术安排的Director(总负责人)成为了好朋友,了解到他的学术兴趣,他非常仔细的和他分析了他需要选的课,达到的条件,甚至亲自帮他介绍了建筑系的负责老师,他说很多同学都想学建筑,但是他大概是唯一一个提前和建筑系的老师混熟的学生。在采访他的时候,Leathan非常开心的告诉我他已经初步通过了甄选,经过这个暑假的努力一定会在秋季成功转去建筑系。
02
英语小白的华丽转身
下面是由JIE同学分享的他来美国后的一些感受,JIE在2014年的秋天前往堪萨斯大学进行本科的学习,在那之前,他是一个英语表达都有很大问题的学生,如今,他已经成功毕业,并且在那里有了自己的工作,是非常幸福的三口之家,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他一步一步的蜕变,真的非常感动,下面是他自己写给同学们的一些建议:
关于教育⽅⾯,美国⼩孩从⼩养成独⽴⾃主的习惯,⽗⺟和孩⼦更像朋友,拥有更多交流,⼀起爬⼭、打球、骑马等,他们家庭观念特别深,每逢⼤的节⽇⽐如圣诞节,感恩节,⽣⽇等等,他们都希望与家⼈(感情和家⼈⼀样深的朋友)⼀起度过庆祝。可能你也会发现他们说话⽐较直接,⼤多数美国⼈不喜欢拐弯抹⻆,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会直接说,你也可以说⾃由的思想深深的在脑海⾥,美国就是⼀个⾃由的国度,在这⾥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不要觉得惊讶,如果你约他们吃饭,他们没钱的话,他们也会直接告诉你,他付不起,他们不想去。所以第⼀次来到美国的⼈,慢慢适应美国⼈这种直接,有时候说话难听了,你也没必要太在意。
在美国,⼩城市往往都⽐⼤城市(LA,NY,Chicago等),更有⼈情味。每天见⾯的问候语,不能少。我刚来到我这个⼩地⽅的时候,⼏乎每天都能听到上百遍(What’sup?Howareu?Howareudoing?Howisgoing?)基本回复都是(Iamgood/fine.)基本上这些简单问候语,每天都要⽤,还有Excuseme/Iamsorry.与⼈再见,最后加⼀句,haveagoodday.这些基本礼貌⽤语,要经常⽤,这是最最基本的礼貌。还有⼀个很有意思的,打完喷嚏,很多⼈会跟你说⼀句blessu,千万别忘了回别⼈⼀句Thanku.在美国还有很多⼝语梗,⾃⼰慢慢体会,或者从美剧⾥学习,挺有趣的。
对于英⽂不好的⼈,不要怕和⽼美交流,⼤多数美国⼈都特别nice,他们听不懂你说的话,他们⾃⼰可能⽐你还难受,他们特别爱帮助⼈,这可能和他们⼤多⼈信上帝还有关,⼈⼈平等,保持⼀颗善良的⼼,当然不排除还有少数⼈拥有种族歧视,来了美国,可以多了解⼀下美国历史,美国历史并不长,但是可以学很多东⻄,不要说关于种族歧视的词汇,以免惹来麻烦。
在吃饭上,美国⼈⼤多数喜欢AA,,特别对于⼤学⽣来说,他们没有收⼊,爸妈给⽣活费⼤多数没有中国⼈多,尽管他们家⾥可能住着⼤别墅。这也是我挺喜欢美国的教育,⽗⺟给你的现⾦不多,但他们会帮你把⽣活⽇⽤品配齐(⼿机,各种场合的⾐服,作业,⼿提电脑等,都是Nike、Adidas、苹果、三星这种⽐较普遍的牌⼦,很多中国⼈这些牌⼦也不差,是的,这些牌⼦都他们来说就等于我们国家的Anta和华为⼀样)你要更多的现⾦,那就得挣。美国⼈特别喜欢圣诞节,因为这天,⼤多数家⾥可以收到超级多礼物,他们会特别开⼼。吃完饭后的⼩费,⼤多数服务⾏业的⼈帮你劳动后,你是需要⽀付⼩费的(正常餐馆,代客泊车,帮你提⾏李等)你觉得他对你提供了很好的服务都应该⽀付,虽然没有明⽂规定,但是这也算⼀种礼仪,对这个⼈服务的认可和尊重。很多中国⼈不能接受这点,宁愿加在收费总额⾥⾯,但是⼩费好不好没有硬性的,你觉得好你可以给15%-20%,你觉得服务不好,你可以选择不给,给少点。因为⼤多数餐馆服务员底薪很少,⼀般都靠⼩费⽀撑的。
在美国,如果你是⼀个有能⼒⼈,这⾥就是⼀个很好展现你的机会。不要害羞,害怕,把⾃⼰最擅长的⼀⾯表现出来。你会得到关注,甚⾄会帮你上升到更⾼的领域。得到美国⼈的认可和尊重,会让⼀个异国他乡的⼈提⾼超⼤的⾃信⼼。
03
腼腆理工男打破社交困境
RYAN2017年去美国凯斯西楚大学攻读研究生,每天投身于科学研究的他也得到了回报,他被导师挑选到自己的项目继续进行博士的研究。而一直给我感觉特别腼腆的他,又是如何在美国科研圈建立自己的社交圈的呢?我们听听他怎么说:
初入美国,全新的社群,语言环境给人以陌生的感觉,“孤独”成为了我一段时间的关键词。这种状态,用“文化困境”来形容,的确再恰当不过。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流畅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是保持积极状态的前提。而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无疑是帮我走出文化困境的第一个助力。事实而言,无论在托福雅思中考了多高的成绩,英语永远是进入美国后的第一难关。我当时采取了多听多背的方法,闲暇时(例如午餐,健身时)放一些注意力在身边的美国老铁身上,注意听他们的对话并且偷偷的尝试作答(在心里!),事实证明,对于积累地道的交流词句以及培养地道的“美国耳朵”,这是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
打下语言的基础之后,我对于社交生活就有了自我选择的自由,而这也是我想要提到的第二点。
经常看到许多人苦恼于在新的环境“无法融入当地人的社交圈”,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误区。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理工科新青年,让自己陷入随波逐流的社交策略无疑是十分错误的,根据自己的学习,生活,爱好,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交团体才是明智的选择。而最后,这是华人,美国人,欧洲人亦或是非洲人圈子,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结果而已。出于交流实验和科研进度的需求,我时常泡在本系的社交圈中,无疑华人居多;同时又本着对自己体型负责的态度(苦笑),我也经常和外国老铁们讨教游泳健身的心得。不一而足,与他们的交流让我在紧张的美国生活中维持了一个更加积极的心态(毕竟能知道自己还不是最惨的),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源自于自己选择了合适社交生活,而非随波逐流,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良好的语言能力使人拥有了划破黑暗的尖刀,而其后自我的选择,方才是挥舞利刃让我们最终迎来黎明的手掌。
04
传媒女孩在美国那七年
YuC目前是波士顿大学传媒专业的一名在读研究生,她初入美国是在本科的时候,从国内普高没有做任何语言的准备直接去大学进行语言的学习再进行学位课程的学习。她分享说,刚去美国遇到的最大问题应该和很多语言并没有很好的同学一样是会有点跟不上全英文的课程,后来她发现Syllabi(课程大纲)是个非常好的工具,不仅是在选课前了解这是一门什么样的课,因为Syllabi往往都非常详细写出了老师会在每一个章节讲述的重要知识点,用到的书,她都会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前预习,利用这种方法,她的成绩稳步提升,每年都拿到系里的学术荣誉(Dean`sList)。
YuC提到,美国课堂和中国课堂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美国的老师都一定会让自己的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的,对于参与情况也是会记录在平时成绩里影响最终的GPA的,所以对于想拿高GPA的同学一定要关注自己课上的表现哦!而在课堂参与上,不局限于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美国的老师们都希望学生是可以思考的,所以一定会让同学问出问题来,这无疑对于中国学生来讲是不小的挑战,学会思考和问问题,很重要。
那对于在外面租房子住的学生来讲,有没有可能交到非常好的外国朋友呢?首先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校友活动绝对是社交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而因为学业繁忙疏于参加活动的YuC告诉我,她最好的外国朋友们都是在课上交到的,通常是大家一起为某个GroupProject努力建立起的“革命友谊”,在课程结束后也会建议比较持久深厚的友谊。
对于YuC来讲,她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美国的这些年,她成长得非常独立,不管是独立的思考,独立的生活,还是处理纷繁的信息,解决突发事件,她都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期待看到一个思想独立的传媒人!
05
文化困境里的敏感话题
Liu是去年秋天刚从厦门大学转入密西根安娜堡的一名大三学生。我采访了她关于文化困境的话题,她从一个比较少有人谈到的话题进行了分享:
感觉毒品使用在中美文化差异上还是很受关注的,留学生也会常陷入到与此相关的文化困境中。正好密歇根州去年刚合法化了娱乐用大麻,我对此比较有感触,就说下安娜堡大麻节的事吧。每年四月第一个星期六是安娜堡的HashBash,“大麻节”。当天人们会聚集在学校图书馆前的广场上举行推动大麻合法化或庆祝其合法化(2019之后)的活动。广场上会有人出售大麻饼干、大麻棒棒糖和大麻布朗尼,出售的更多的是娱乐用烟条。满学校都是大麻的气味,走在路上也会有人问想不想try。我非常不适应这样的氛围,有多远躲多远。由于当天有事不得不出门,我尽可能地避开人群绕远路,一是因为我觉得那气味极其难闻,二是那些吸麻吸嗨了的人让我感到害怕。身边的中国朋友对这样的集会大多都是不适应的,能避开则避开,或者尽量不出门。一位美国朋友的建议是尽量远离人群密集的地方,有人问要不要尝试的话不愿意就直接拒绝说“no”。并且无须害怕吸麻的人,这只是一种普遍的解压和娱乐方式。其实平时吸大麻的人不少,在街头、宿舍走廊经常能闻到大麻味,如果参加party,大麻的出现率更高。总的来说,明确和坚持自己的意愿,向朋友们了解他们的应对方式,正确理解吸麻文化就能很好的适应这种文化氛围,摆脱与之相关的文化困境。
看完这几位同学的分享,相信大家心里一定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美国是世界上最多元化最自由的国家,既然选择了去美国留学,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准备好打开自己的心,积极的去面对未知的挑战,主动去认识更多的人,理解与尊重他人文化与习惯和自己的不同的同时也明白自己的底线和追求,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教育资源来提升自己,让青春在异国他乡闪闪发光。
上一篇:背景空白,留学文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