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热衷送孩子赴美留学为哪般?
2017-12-06 514人浏览
“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这种思想在中国人心里早已根深蒂固,代代相传。如今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提高,即使不用到“砸锅卖铁”的地步供孩子读书,中国学生赴美读书的人数也是年年激增,中国家长这样做究竟是为哪版?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大批中国学子来美学习?到底中式教育与美式教育又差在了哪里?
“上厕所,坐一排,平时上课,坐一排,中规中矩,完全是一种半军事化的训练。”这是南京人王陵描述的另他不满意的“中式教育”,十几年前,王陵对儿子在中国小学受到的这种“不自由”教育颇感不满,他毅然带着儿子来到美国进行学习。十几年后,儿子已经成才。王陵也在陪读的过程中开始了对教育的思考。
“在国内,孩子怕老师”
王陵之所以选择带着孩子来美国是因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以老师为中心的,孩子对老师只能唯命是从。他觉得中国老师“像皇后一样,所有学生、家长都围着老师转,老师说对就是对,说错就是错。他对中国老师的刻板印象,源于2002年,那时,他的儿子正在南京一所名小就读,由于班主任过于简单地处理了班上两个小男孩之间的纷争,儿子变得唯唯诺诺,见到老师胆战心惊,王陵觉得必须改变儿子的命运,这也最终促成了王陵的“带子离国出走。
小编点评:对于国内孩子怕老师,小编深有同感。虽说小时候成绩还不错,表现也算乖巧懂事,但感觉老师说话是极具权威的,心里怕怕的。国内教学方式死板、模式化促使小编从小立志:长大后从事教育行业,让更多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接受教育,为改变国内教育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毕业至今,小编还继续为这个伟大的目标而不断努力着!
对于中西方教育方式以及模式,争论由来已久。其实不只是中美文化教育对吧,前一阵英国广播公司(BBC)推出的一部名为《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的纪录片同样引发人们对中英两国教育的热议。很多褒贬评论让人们开始反思国内教育。
中国教育大多是以“老师为中心”,引导的方面过重。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发明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相对较弱,学生也缺乏挑战心理。因此中国小孩很“乖”,容易“死读书,读死书”。即使如此,但中国教育特别是中国学生在数学、科学方面的优异成绩却是不容否认的。同样的,在与国外进行文化交流时,外国学生表现出来的独立性、灵活性、快速适应能力也让不少中国学生自叹不如。中外教育可以说各具特色,各有各的优势。
一些媒体指出,我们寻常听到的所谓“中式教育”和“西式教育”往往都被简单地贴上了标签。中西教育的分界线是以地理差异为基础的文化等差异,它假定了无论是中式教育还是西式教育在自己的地域范围内都是相对稳定的。中式教育并非自始至终都“古板压抑强调应试”,西式教育也并不从来就“鼓励实践和启发”。
挥之不去的“名校情结”
在中国,大家普遍有挥之不去的“名校情结”。进入名校,拥有名校的毕业证就代表着进入社会有了更好的资本。在国内,名校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不论在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都是普通高校无法企及的。比如清华、北大、人大每隔两三天就会举办一场学术讲座,有时甚至会频繁到每天都有。除此之外,名校还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科研机会和夏令营活动,相对而言普通院校这种机会就比较少。另外,名校的学术资源、人脉资源也是普通院校无法比拟的。
然而,由于地域分布以及信息不对称,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十分有限,争抢有限的名校名额成了家长哄抢的目标。于是,一些家长开始放眼海外,寻求更为优质更适合孩子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出国留学热不断升温也就不能理解了。
与中国家长重视名校不同的是,美国家长非常注重专业选择。在美国,家长们会认为,上大学的时候不是要选大学,而是要选学科。因为在部分听起来‘不是很好’的大学里面,也有部分学科,可以和哈佛等名校竞争。出来读书不要盲目追求名声,应该选专业而不是选学校。
芝加哥大学教授、哈佛大学博士龙漫远认为,名校情结如果掌握得好,你可以接受好的教育。这是因为好的大学毕竟有的物质条件稍微好一点,你有可能接触到更好的老师。但它不能保证你这辈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相反,很多人会因此背上包袱。上了清华、北大、哈佛、耶鲁难道就注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吗?其实不见得,不是所有的名校毕业的学生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中美教育差异
对于中美教育问题,我们不是为了探讨到底“谁好谁坏”,而是一种对比。王陵无法对“美式教育”做一个归纳和概括。他举出这样一个例子:在美国一所中学的合唱表演现场,站在第一排中间的居然是腿部有残疾的学生。如果是在中国的学校里的话,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残疾学生会被老师安排在后排。
中美教育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作为来美多年的“陪读爸爸”,王陵表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在培养听话的“一批人”,而“美式教育”则多以启发为主,尊重并挖掘孩子的潜能。“中国人总是认为成功就是要比上一代强。超过上一代是什么概念?职位比你高,拿的工资比你高,就超过你了吗?这太简单了。健康成长,比你幸福,他就是超过你。”这是王陵陪读的真实感受。
下一篇:美国大学申请四大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