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读博的风险:读博是一场赌博

2017-10-30 529人浏览

  据了解,美国是最受中国学生青睐的留学目的地,每年都会有大批学生去美国留学深造。美国是热门的高等教育移民国家,在美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非常高,居于世界前列。优质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数量众多的顶尖大学都是其最大的吸引力,不得不说美国高等院校相比中国,教育资源要有明显优势,突出表现为规模大、结构清楚、重视课程学习、强调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经费来源渠道广,拥有更充足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财政支援。同时强调多元化,拥有相对宽松和综合考量的入学要求及学位要求,对申请者的背景要求也更加灵活,怎么样够诱惑吧!下面就给大家整理了美国留学相关信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不久前, 犹他大学中国物理与天文学系博士生唐晓琳的非正常离世,在留学生群体里引起热议。她博士7年,发表了6篇文章,去世前仍未能毕业。导师冷血也好,专业冷僻尖端也罢,大家议论的焦点是,在美国读博士,短则3-4年,长则7-8年,投入的是青春,最终能收获什么呢?

  在决定走“读博” 这条路之前,读一读这篇文章。


美国留学,留学资讯


  10月10日,犹他大学证实该校物理与天文学系博士研究生唐晓琳已离开人世。物理与天文学系主任Benjamin C. Bromley教授给系里所有学生发去了一封邮件,对唐晓琳的去世表示极大悲痛,并说她将会被所认识的人们深深怀念,并且提供了心理辅导的信息。但邮件并未提及唐晓琳的具体死亡原因,以及何时何处发现遗体。

  据悉,唐晓琳2004年考入北大,就读空间物理专业,2008年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攻读研究生。据犹他大学网站2014年11月报道,唐晓琳和该校物理与天文学系副教授Saveez Saffarian合作,对动物病毒进行了生物化学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以发现和解释埃博拉、麻疹和狂犬病等相关病毒的各种可能的复制机制。

  唐晓琳非正常死亡事件在犹他大学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引发热议。有犹他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近日来在网上留言,指责唐晓琳的导师Saffarian给她压力太大。一位中国留学生留言说:唐晓琳离世后,她的导师Saveez Saffarian第一时间删除了科研团队里关于唐晓林和另一名中国女生的资料。

  按照常理出现这种情况导师应该在主页表示哀悼,这种反常情况的出现再联系到唐晓林7年博士,发了6篇文章,还没有毕业,我们无法不怀疑导师的心虚和冷血。

  另外一位犹他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爆料说:唐晓林的导师Saffarian和他老婆在犹他物理系“开夫妻店”。他的老婆就有过不让美国博士生毕业的经历。这个美国女生在很多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发表了一作文章,还是被他老婆卡着不让毕业。最后请了律师闹了一通挂在别的导师名下毕了业。

  @Brianna Gao 的留言里提到了“千老”这个梗,为此我还专门去查了下。

  2012年的时候,有个80后妹纸新进了某实验室,同实验室有个70后的博士后。两人有点矛盾,妹纸发了个牢骚帖,说了实验室的几个人,其中一个被其称为“千年老博后”。过了几天,一个老博士后发了一篇名为《我是千老》的文章,讲述了自己在北美求学,最终变成职业博士后的经历,从此“千老”这个词开始被广泛使用。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读博(博后)这条路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风光。

  关于在美国读博士的收益和风险,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吴绢曾经表达过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美国读博士的风险

  读博士最大的投入是青春

  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短则三四年,长则七八年。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一年能抵过去的几年。更别说中国的经济爆发,在国内经商的同学一年里赚着十年的钱。因为保养得宜,加上春风得意,十年过去了还像昨天那么年轻。

  而在美国读博士的,这长长的几年青春,都是要实打实地在图书馆或实验室度过。增长的知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早生的白发。同学赚的可都是看得见的东西。比如可以用来玩漂移的宝马,或者是要保姆浇花的别墅。很多人觉得不值,也有很多人为你觉得不值。特别是在这个重商重利的重金属时代,这白花花的青春似乎花得特别不值。前面说过,读书不是职业,读博士也不是职业。这么长的时间都是投入,而且是有风险的投入。

  读博士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是读不出来。读博士不像硕士。美国的硕士虽然要读两年,是英国和澳洲的两倍,其实却很好读出来。不过美国几乎就不把硕士看成是一个正经的学位,当然MBA除外。我们系的硕士不用资格考,不用开题答辩,最后的毕业答辩也不用对公众公开。一般硕士被看成是一个过渡的学位。只有博士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哪里挺不过就倒下在哪里。

  我们系的博士资格考要关起门来闭卷考三天。第一天考理论,第二天考方法论,第三天考专业知识。等到第三天考完,一般人的状态就是用鞭子抽他也无法再抽出来一个单词来。因为所有能想到的他都已经写出来了。通不过的有些是英语太糟糕。三天24个小时写下来,更是云遮雾罩,让导师无法给及格。有些人是实在容量不足、储备有限,不够三天的料。但是在做学问上栽跟斗,再惨也还算情理之中。

  读博士另外的一种风险与学问做得如何无关,而是与文化有关

  美国的文化与中国有千万种不同。文化的陷阱小则让你处处受制,大则能直接把人送进监狱,甚至送人性命。懂文化要比懂学术难得多。学术很直白,文化则很含蓄;学术很逻辑,文化则很无厘头。博士要读出来,有时候入乡随俗比悬梁刺股来得重要。

  读博士的终极风险是找不到工作

  当初拿到美国的博士入学通知书,很多人也同时攥着美国大学提供的全额奖学金。这份沉甸甸的奖学金除了每月可领的助教助研的薪水,还有免掉的昂贵的学杂费。七七八八算下来一年也有三五万美金。换算成人民币,这个博士也还算读得风光。好不容易读出来却找不到工作,情何以堪?

  理科工科的博士,工业界还能消耗一些。文科的博士,比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学,通常只能去高校。但是高校职位非常有限。加之终身制让七八十岁的老教授还活跃在教学研究一线,要等一个这样的高校职位,简直和查尔斯王子等当国王的难度相当。中国留学生读文科博士的少些,但是美国自己人对此却是乐此不疲,根本不把投入收益放在眼里。

  如果读博士的收益仅仅是一个终端学位,而这个终端学位让原本或许有潜力成为款哥款姐甚至款大爷的人成了失业人员——不仅仅是在美国失业,还可能在中国失业,成为终端海带。

  那么,这个博士,是要读,还是不要读?这个问题,其实我有个很简单的回答——那就是不要读。

  一纸文凭,无论博士、硕士、还是学士,真的只是一张纸而已,轻如鸿毛。如果仅仅为了“一张纸”的收益,耗费美丽青春,甚至有人铤而走险做出买“纸”的傻事,实在是数学不过关,没有算清楚得失。

  当然,风险与收益并存!

  在美国读博士的收益

  在美国读博士的这么多的聪明人肯定不会仅仅就为了区区一张纸去搏青春。当然首先不能否认在一些特定的领域这张博士文凭纸的确是不能或缺的敲门砖,比如要在美国高校当教授。这个算是比较看得见的收益。但在美国读博士更致命的吸引力来自那张纸之外的,看不见的收益。

  曾经有人问:“如果让你两者选其一,在见一次外星人和得到百万美金之间,你选哪个?

  更加苛刻的附加条件是:你见外星人,就是单独见一次,不会留下任何你见到外星人的证据(相当于读博士不拿文凭)。百万美金是税后的(也算是真金白银地变富)。这个问题对于富人可能根本不是个问题,但是对曾经正在读博士的清贫的我,算是问得很到位。我相信决定来美国读博士的人很多会选择见一次外星人。

  为什么?

  见一次外星人能让你关在地球里沉思百年也找不到G点的认知立刻高潮。你就超越了地球人的认知,到达一个完全全新的境界。求知欲是比性欲更持久和更让人无法抵御的欲望。

  所以说,人们的受教育的权利很神圣。扼杀人的求知欲就是阉割人的思想,是相当残忍的事情。百万美金虽然也十分可爱,可是和见一次外星人所得到的认知高潮相比,又值几个钱呢?

  来美国读博士的人并非人人受到这么难以遏止的对学问的求知欲的驱使。但是很多人的确是为了探寻未来而来。为了对一种自己朦胧憧憬的生活的求知欲而来。

  来美国读博士最大的收益就是能当面见到这个“外星人”而会见外星人的后果是不可预料的。或许,外星人会对你微笑;也或许,外星人会对你露出它的獠牙。

  所以,来美国读博士的确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美国跟中国之间的距离在互联网时代,对善于翻墙的人,其实并不那么远。但是美国博士教育的点点滴滴,对没有读过的人,的确跟外星人一样陌生。这个陌生感通过远程教育,来美国旅游,甚至当一年访问学者是很难消除的。这就好像在图画书上看外星人……

  有人在一个留学生聚集的网站上作了一个小调查。问大家来美国多久后看电影不用字幕。我记得回答的绝大多数人说至少要4、5年之后。掌握语言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短期去真正体会到美国的文化、制度、精神以及对本领域的精通。

  美国博士教育让人最受益的地方并不在于让你增长多少的专业知识,而在于教会你系统的思考方法。而这个思考方法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不过,总而言之,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我觉得很能体现美国博士教育的精髓。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非常不易。虽然美国也并没有做得十全十美,但是至少这个要求已经被系统化了,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终极追求。给了你方法,博士生们就会被要求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了方法,博士们才能获得学术自信,在没有导师撑腰的时候也能独挡一面。

  读博士的另外一个收益是在不发愁生活的前提下,可以把自己最旺盛的精力,几乎100%地用来思考、探索、和求知。

  这种贵族般的待遇,等到毕业了就没有了。毕业了就自然地要考虑工作、考虑雇主、考虑升职加薪。读博士期间的生活琐事相对没有那么让人烦。

  以前的博士,要求的其实是“专”。就是在本专业要有深度。现在的博士,很多领域都要求“博”。要Inter-discipline。其实就是要开阔视野,触类旁通。比如学习电脑的,也可以学学哲学。学习经济的,不妨了解一下心理学。'博'的好处是可以赋予人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两门看似不同的学科互为借鉴。就好像周伯通的双手互博,容易做到功力翻倍。

  在美国读博士的收益,不但是与“博士”相关的教育,还有“美国”。

  所以,在美国读博士不但要打开你的头脑,更要打开你的心灵。这样,收益才不仅仅只是一张花边纸。

  以上便是美国留学与移民服务中心的相关内容,是不是又涨见识了呢?关注美国留学与移民服务中心可以了解更多的内容。


欢迎选择
了解更多关于美国留学与移民服务相关情况,请点击:
移民服务

热门阅读

1 美国留学:I-20延期需要准备什么

2 美国:中美文化差异大 美国日常十大禁忌

3 美国优秀申请留学范文

4 加州大学申请人数创新高

5 美国留学的安全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校

安德鲁大学

安德鲁大学

1981 人关注

美利坚大学

美利坚大学

1961 人关注

阿勒格尼学院

阿勒格尼学院

1909 人关注

杜兰大学

杜兰大学

1841 人关注

西北基督教大学

西北基督教大学

1833 人关注

院校对比 0
清除所有

哎呦,你还没有选感兴趣的学校呢。

开始对比